罗生门
篮子
阴沉的天色,瓢泼的大雨,残破不堪的罗生门下,三个避雨的人——卖 柴的,行脚僧和打杂的在一起谈论起京都的一件奇闻。一名武士被杀害,他 的妻子真砂不幸失身,而被抓到的疑犯大盗多襄丸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,但 案情并非如此简单,三个当事人——多襄丸、真砂、由巫婆代为说话的武士 及唯一的目击证人卖柴人对案情的叙述却大不相同。多襄丸叙述是他将捆绑武士的绳子割断,与他进行公平的决斗,而尽管 武士的刀法已相当高超,经过激烈的斗争还是死于自己的刀下。而真砂却说 出多襄丸离去后,他的丈夫注视她的冷酷蔑视的目光是多么使她不寒而栗, 她要丈夫用短刀杀死自己,却可能在恍惚之中将丈夫杀死。而死去的武士借 巫婆之口道出了她的妻子的背叛与无情,而自己是由于不堪忍受耻辱而自尽 身亡,三个当事人均声称自己是凶手,而三段叙述的出入之大使一起凶杀案 变得扑朔迷离。卖柴人对案情的叙述应该说是最客观的,他讲述是真砂让二 人决斗,而多襄丸和武士并非他们自己所描述的那般勇敢,他们手中擅斗不 停的刀,他们恐惧狂乱的眼神,他们连摔带爬毫无章法的决斗,都表现出他 们内心的怯懦。但看似最客观的卖柴人也有意回避杀死武士的那把贵重的短 刀的去向。人人都为了维护自我形象而捏造谎言,多襄丸和真砂是这样,就 连已死去的武士也不忘记将自己的死修饰成是舍身取义。
经过四个人的叙述,我们仍然无法肯定事情本来的模样,每个人都在虚 饰隐瞒着什么,区别只在于谎话的多与少,也许除了当事人和目击者,再也 没有人能知道那天在森林中发生的凶杀案的真相。也许当一个事件“本身” 消失后,对于这一事件的一切有关的叙述都不可能是纯客观的。人要虚饰自 己,维护自己的体面,这是与生俱来,难以更改的本性。片中行脚僧说: “如果人不能相信别人说的话,是多么可怕。”人如果无法相信别人,他就 生活在恐惧中,甚至会怀疑自己。
全片似乎在无情的揭露着人性中虚伪的一面,导演黑泽明在那样一个阴 霾的雨天将人性中的恶一层层剥开来展示给人们,但这并不代表他否定人性 中有善的一面,在片尾,当雨过天睛,卖柴的要将一个弃婴抱回家去养育, 表现了导演对人的希望,对人性中善的肯定。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中的摄影技巧及精彩配乐对情节的渲染。本片上映后, 片中关于人性的探讨引起人们热切的关注。该片1951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上获最佳影片奖——金狮奖。